熔炼造渣原理(二)
  发布时间:2013年11月26日 点击数:

  渣的还原性与脱硫反应速度常数的关系与碱度不一样。     通常所说的白渣就是指渣中(FeO+MnO)含量低,渣的颜色呈白色。

  合成渣料中配加碳化硅可降低渣中FeO含量,因而有利于增大LS,LS,就是硫分配比。LF重要的作用是脱硫。

  但是,反应生成物SiO2进入渣中,降低了熔渣碱度R,部分抵消了碳化硅增大LS的作用。如何使钢水符合要求,成分稳定,就必须要有良好的造渣工艺,即必须有良好的吸附介质--白渣。用白渣和惰性气氛保护、搅拌,氧、硫及杂质会很容易地被除去。

  渣中的(FeO+MnO≤1.0%)还原才较充分,这是脱硫、除杂的前提。 LF炉的白渣和搅拌,是极为关键的因素。     CaO-SiO2-MgO-Al2O3渣系脱硫实验表明,渣碱度对渣钢硫分对渣钢硫分配比比LS具有较大影响。

  可以说,精炼操作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精炼造渣。

  当R<3.0时,碱度增加,LS随之增加,而当R>3.0时,继续增加R, LS下降。 国外LF精炼渣的特点是碱度高(有时渣中中CaO含量高达65%),并获得较好的精炼效果;     而国内LF精炼渣的碱度处于中(B=2.2~3.0),低 (B=1.6~2.2)碱度水平,在这种碱度范围内,同样显著提高了钢液的质量。一般碱度控制在2.5~3.0之间时,硫的分配比比较高,精炼结束时可达80以上。

  渣指数 (CaO/SiO2:Al2O3)也是评价精炼渣碱度的一个指标,它反映了保证精炼渣一定的碱度下,使炉渣有适宜的流动性。研究表明,渣指数越低,硫的分配比越高,当渣指数为0.2~0.4时,硫的分配比高。    

  3、造白渣工艺的主要问题和主要技巧解析     在实际生产应用中,由于熔渣试样分析速度较慢,通常用小铁管插入熔渣后,取出观察粘附在铁管上熔渣的表征来了解熔渣有关性能。说白了,就靠观察渣的形状和颜色。渣子的颜色可能是黑色、褐色、灰色、绿色、黄色或白色,它们之间有许多细微差别许多细微差别,渣子颜色的变化随着渣子的还原程度从黑色到白色。

  黑色:表明(FeO+MnO)>2%,渣的氧化性很强,不具备还原功能,需要进行强烈的还原脱氧。这时的调整方向:提高渣温,保持炉渣良好流动性,降低氩气,避免钢水裸露,在渣面分散加入C粉或SiC还原炉渣。

  灰色到褐色:表明w(FeO+MnO)=1%~2%,渣的氧化性较弱,但还需要进一步地还原。这时的调整方向:与黑色相同     白色到黄色:这种渣子还原得较好,黄色表明发生了脱硫,这种渣冷却下来后会碎裂成粉状。这时可以适当增加渣量,能进一步提高脱硫量。

  如渣中有氧化铬,渣会呈现绿色。

  至于观察渣的形状主要有三种类型:

  玻璃状落片:表明SiO2、Al2O3太高,在这种情况下应加入石灰,每次加入量不超过2~4kg/t,熔解后再试验。

  渣面平滑、厚:这种渣子冷却后应会碎裂,渣况是理想的。如果不碎裂那么铝酸盐可能偏高,可少量加石灰。

  渣面粗糙不平:石灰量过大。可以发现未熔化颗粒,可以加入SiO2或Al2O3系合成渣,每次加入量在1~2kg/t,熔化后再试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——本文摘自百度文库

上一篇:熔炼造渣原理(一)[ 11-19 ]下一篇:铜在钢中的作用综述(一)[ 12-05 ]